
如前文「洛杉磯LA四天三夜自由行 | 艾寶兩歲生日禮物~迪士尼樂園Disneyland一日遊」所說,今年暑假本來是要帶著艾寶回台灣待兩個月,但計劃臨時更動,媽媽我實在太想念台灣的美食,回不去真正的美食天堂 − 台灣,就改飛近一點的目的地 − 洛杉磯 (Los Angeles) 解饞。搬來芝加哥後,常常想念台灣的食物;而當初在 LA 念書,完全沒有想念台灣食物,因為在 LA 幾乎什麼台灣小吃、亞洲食物都吃得到。

抵達洛杉磯、出了機場已是下午一點多,我們立刻前往位於 Alhambra 的 Savoy Kitchen 去吃遠近馳名、號稱 LA 最好吃的海南雞飯。星期六的下午,Savoy Kitchen 候位的排隊人潮果然不出我們所料,實在快餓暈的我們直接買了外帶在車上吃。

雞肉好吃不說,連雞油飯都既香又美味,光吃飯我也願意。一份約美金 $10 的海南雞飯份量超大,就連大食量的 DL 吃完也喊撐。
Savoy Kitchen
138 E Valley Blvd Alhambra, CA 91801
(626) 308-9535
savoykitchen.net

Urth Caffé 是當初我們在 LA 非常喜歡的咖啡廳,LA 有好幾間 Urth Caffé,我們去的是 downtown 附近那間。雖然這間 Urth Caffé 附近很 getto、看起來有點危險可怕,第一次 DL 帶我去時還覺得是要去什麼可怕的咖啡廳,但我們仍然最喜歡位於 LA downtown 的這間 Urth Caffé 。

招牌之一的抹茶拿鐵 Iced Japanese Tea Latté (made with organic matcha green tea)。

還有 DL 最愛之一 Urth Caffe 的麵包布丁 (bread pudding)。雖然滿多人去 Urth Caffe 都是吃 brunch,但我覺得美式 brunch 各間店差別沒那麼大,所以每次來我們都是點它的甜點。
Urth Caffé
451 S Hewitt St Los Angeles, CA 90013
(213) 797-4534
https://urthcaffe.com

第一次去 Niko Niko Sushi 是六年前朋友帶我去的,吃過一次之後就非常喜歡這種改造傳統日式壽司的「美式加州壽司卷」(California Rolls),介紹 DL 去過後,Niko Niko 就成為我們在加州常去的餐廳之一。雖然美國的日式餐廳大部分都會有這種美式加州捲,但吃過那麼多間加州捲的餐廳,Niko Niko Sushi 依然是我們數一數二喜歡的加州捲餐廳。

除了各種加州捲外,它的炒烏龍麵和沙拉也都很好吃。
Niko Niko Sushi
12731 Towne Center Dr, Cerritos, CA 90703
(562) 865-2949

去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 的那兩天我們就近住在 Disneyland 附近,早餐選了一間朋友推薦、位於 Irvine 的台式豆漿店 − 四海豆漿 (Four Sea Restaurant)。南加州的台灣人也太幸福,這豆漿店跟台灣的豆漿店根本一模一樣,甚至比許多台灣的一般豆漿店還好吃。

我們點了香菇肉粽、鹹飯團、油條蛋餅、豆漿和豆花,真希望有兩個胃可以再多塞一些食物啊!
四海豆漿 (Four Sea Restaurant)
15435 Jeffrey Rd Irvine, CA 92618
949-333-2704
www.foursearestaurant.com

加州健康果昔第一品牌「Jamba Juice」也是每次回加州必喝,其實芝加哥也有 Jamba Juice,我們家附近的那間倒了,其他間 Jamba Juice 都要到芝加哥市中心 (downtown Chicago) 才買得到,芝加哥市區停車那麼貴,不會專程為了 Jamba Juice 跑去市中心。去年 (2015年) Jamba Juice 也在台灣開幕了,台灣美食已經好多,現在連加州的 Jamba Juice 都買得到,太幸福。
Jamba Juice
http://www.jambajuice.com/

伴伴堂 (Half & Half Tea House) 也是陪伴我們在南加大唸書的好夥伴,芝加哥也有賣珍珠奶茶的店家,但除了沒有伴伴堂的好喝外,也很少有像伴伴堂這樣跟台灣的茶店一樣可以客製化到這種程度的茶店。珍珠奶綠+布丁、去冰、三分糖,謝謝。
伴伴堂 (Half & Half Tea House)
141 N Atlantic Blvd Monterey Park, CA 91754
(626) 872-0200
http://www.halfandhalfteaexpress.com

我和 DL 在還沒有寶寶的時候,偶爾會跑去台北復興南路上的幾間清粥小菜吃宵夜,不論無名子清粥小菜或是小李子清粥小菜,這種簡單、家常口味的台式配菜最合我胃口。而加州這間小陸子清粥店 (Lu’s Garden) 也是類似的清粥小菜店。雖然種類不如台北的無名子或是小李子,對我們這些從芝加哥來、超想念台灣家鄉味的旅客而言,這根本就已算是奢侈美食了。

一人點了滿滿一盤,即使選四道配菜也不到美金 $10,也太便宜。
小陸子清粥店 (Lu’s Garden)
534 E Valley Blvd San Gabriel, CA 91776
(626) 280-5883

這間辛巴樂 (Sinbala Restaurant) 也完全是台灣便當店的口味,除了台灣小吃外,甚至還有刨冰。

可惜我們的胃都不夠大,吃了滿滿一盤便當後,只勉強塞得下一個肉丸和滷味拼盤,不然 menu 上還有好多東西我也都想吃啊!
辛巴樂 (Sinbala Restaurant)
651 W Duarte Rd Ste F Arcadia, CA 91007
(626) 446-0886
這趟 LA 大吃之旅吃得很過癮,只可惜扣除在迪士尼樂園的一天,只剩兩天半的時間能好好地跑想去的餐廳。雖然還有好多想念的台灣菜還沒吃到,但這趟洛杉磯台灣美食之旅已讓我心滿意足。台灣美食和小吃,期待下次與你們再見。
– Irene
Aug 2016 (travel in Jun 2016)
註: 本部落格文章為個人心得分享,僅供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資訊之真實性。

今年暑假本來是要帶著艾寶回台灣,無奈計畫趕不上變化,行程被迫取消。我實在太想念台灣的食物,加上有家人在洛杉磯 (Los Angeles),就決定帶著小艾寶重回我和 DL 認識的城市 − LA,幫他慶祝兩歲生日。 有了幾個月前飛舊金山的前車之鑑,這次完全不敢訂夜機,除了準備了很多書和玩具外,對付艾寶這個大食客,媽媽我準備了非常多食物,打算以「不停餵食」來按捺這小子。 這趟航程非常順利,跟上次飛舊金山雖然只隔了四個月,卻明顯感覺艾寶比四個月前懂事些,但也可能因為艾寶現在有自己的位子,才不會吵著要給媽媽抱吧! 非常順利地抵達洛杉磯,媽媽真的是太感動了。上次回洛杉磯被求婚,沒想到相隔四年再回來,拎著一個兩歲寶寶。 第一天的行程很輕鬆,先帶了艾寶回我和 DL 的母校 − 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走走,和 Trojan 雕像拍照。 分別到 DL 的系所和我的系所拍拍照,拍張艾寶到此一遊。 艾寶似乎對媽媽的系所、這棟枯燥乏味的建築比較有興趣,光這大樓前的階梯跑上跑下就玩得不亦樂乎。 接著前往我和 DL 以前約會常去的戶外購物中心 − The Grove Shopping Mall。The Grove 是個有電影院、百貨公司和餐廳的複合式購物商場,我最喜歡它的歐式建築風格和搭配音樂水舞秀的噴水池造景。這噴水池和 Branson Landing 以及 Las Vegas Bellagio 的水舞秀噴水池一樣都是由 Wet Design 所設計。這趟回去發現…

今年二月農曆年後我們一家三口飛到舊金山 (San Francisco) 參加好友 S 的婚禮,這是繼去年帶小艾寶歷經17小時長途飛行之後再度帶小子搭飛機,爸媽真是既期待又緊張(更正,大概只有媽媽緊張,爸爸老神在在)。果然,在飛機上小艾寶全程要媽媽抱,和上一次搭飛機的結果一樣:老媽累慘、老爸睡慘。經歷宛如四十小時的四小時飛行,終於從冰天雪地的芝加哥抵達豔陽高照的舊金山。 S 的婚禮瓣在灣區附近山坡上的酒莊 - Thomas Fogarty Winery。 美麗的天氣、漂亮的場地,再搭配這對酷新人(尤其是瘋狂的新娘)= Perfect Wedding。 一家人盛裝出席 S 婚禮,媽媽實在太榮幸了,身邊有兩位西裝筆挺的帥哥陪伴。 對我們一家而言,除了參加這盛大的婚禮外,這趟婚禮可是身負重任,因為這膽子很大的新娘竟然指定未滿兩歲 (1y8m) 的小艾寶當任 Ring Bearer 小花童!媽媽只想美美輕鬆地參加婚禮啊~~ 本來有三位 Ring Bearers,分別是五歲的新娘姪子、兩歲的 Riley 哥哥和一歲的小艾寶,但 Riley 哥哥當天心情不好很酷的拒絕「走秀」(事後媽媽也好希望小艾寶一開始拒絕出場阿!),後來決定由五歲的哥哥牽著一歲多的小艾寶進場。小艾寶的花童初體驗剛開始表現還不錯,乖乖拿著本來屬於 Riley 哥哥的小黑板,準備就緒。音樂下了後,也乖乖地朝既定路線前進。結果,小黑板掉了!小艾寶嚇到,開始不走了要找媽媽,於是整場婚禮變成媽媽很狼狽地彎著腰(怕擋住鏡頭)、腳踩十二公分的高跟鞋、拎著長得要命長裙,走在隊伍最前方,讓小艾寶沿路哭喊並追著媽媽走完全場。是不是寧可一開始小艾寶就跟 Riley 哥哥一樣拒走比較好啊? 但回想起自己婚禮時的兩個可愛的小花童(三歲和兩歲),小艾寶一歲多的表現也算是還可以啦!至少有「走」完全場,並達到新娘想要的「笑果」(只是犧牲了媽媽而已)。 婚禮上很開心見到台灣來的好友們,如果不是婚禮上相見,這麼難找(不接電話)的朋友,根本完全失聯啊! S 的婚禮當然少不了 after party!但拎著小人的爸媽,早已和 party 絕緣,早早得回家哄小孩睡覺。話說,當了爸媽後,體力真的差很多,大概被小人出操一整天,也是七早八早就累了。 上一次和 DL 一起來舊金山是五年前在南加州唸書的時候,當時沒想到下一次一起來會多一個人。這趟就沒像上次一樣安排一堆行程,只打算輕鬆地走走看看。 都到舊金山了,當然要到舊金山的著名景點 - 金門大橋 (Golden Gate Bridge)…

二零一五年秋天離開台灣後,沒想到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已是一八年的夏天。這當中一直有回台灣的打算,一六年甚至買好回台機票,無奈當時公婆不希望懷孕中的媳婦帶著孫子長途拔涉而要求退票,之後的兩年則是因為二寶出生及簽證問題無法說走就走,一晃眼離開台灣已兩、三年。這趟帶著四歲和一歲兒子回台過暑假,真是近鄉情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底特律飛台北沒有直飛班機,擔心沒搭過飛機的寶弟轉機會崩潰(其實比較擔心媽媽自己招架不住),決定先從密西根開車六小時到芝加哥後搭直飛班機回台,至少開車途中孩子哭鬧停車安撫也較容易。早上十點自家門出發,當天半夜十二點登機,飛機上「爸爸睡飽、媽媽累倒」的劇情早已預料到就不多提,整趟旅程孩子的哭鬧聲不滿半小時,媽媽我也算對鄰座乘客仁至義盡。 機場大門一開,被迎面而來的「悶」氣嚇了一跳,沒錯,這就是台北。這趟回台先生只待十天,我跟孩子則待滿五週,原本先生想直接住在我娘家,空間較大外也省得我之後得忙打包再搬一次,沒料到我娘家要求我們先住回婆家免得「失禮」,等先生回美國後再搬回娘家住。住婆家當然不比娘家,三代同堂的婆媳問題也不是三言兩語能道盡,這時候先生態度就很重要,還好我先生在處理「婆媳問題」時,還算是滿護著太太的;而公公在面對「這問題」也算是個「講理」的人。 回台的第一週,除了調時差外,近三年沒回台的我們待辦事項太多,小孩的作息亂七八糟,在這越夜越美麗的台北似乎很難讓孩子們八點前入睡。十天後先生回美國「放假」,我和孩子們則搬回娘家住。我有兩個妹妹,我們三姐妹一人一間房,我出嫁了五年多,又將近三年沒回台灣,我的房間早已被大妹霸佔,不想干擾妹妹已習慣的生活太多,我和孩子們改睡在遠嫁英國的小妹房中。回娘家後的前兩週,媽媽我為了求生存,馬上把孩子們作息調整回來−晚上七點半至八點間就寢,但相較他們在美國的房間,小妹房間「危險」的角度還是頗多,一歲的寶弟正值「無法溝通」的搗蛋年紀,常常我都得守在房間門外一兩小時確保兩小都睡著才能離開做事。 撇除我這趟回台最感壓力的「教養」問題不說,孫子回來住的日子,沒有長時間顧孫過的阿公阿嬤(娘家父母親)頓時覺得失去自由。阿公得負責孫子們的午、晚餐,阿嬤則是得在我出門辦事或跟朋友見面時幫孫子洗澡、刷牙送上床。阿公煮完飯可以溜出門,無法溜出門的阿嬤則是哀求要有幾天「休息時間」,肩負這些壓力的我只好每週給他們兩三天「休息時間」,也就是這幾天我得一個人在家一打二,負責陪玩、餵飯、洗小孩及送上床,雖然這在美國也是我的日常生活,但至少美國家裡的環境是「適合小孩」的,我無須花如此大心力注意孩子們安全、想辦法讓他們不無聊。而且在美國,先生下班後我也是「有幫手」的,不像此時無後援地在不適合孩子的環境下一打二。終於,在我離開台灣的一週前和娘家媽媽聊天時崩潰哭訴我回台灣是為了陪家人、見朋友,結果回台灣後,家人很忙時常整天不在,而我因為在家顧孩子很多朋友沒辦法見。白天朋友上班,我娘家又遠,沒車很難帶孩子出門;朋友下班後能約會的時間,我家孩子們七點多睡覺,家裡沒人我又得在家待著,很多時候我都是自己孤單一個人在家顧孩子,顧得比我在美國還累。果然「世上只有媽媽好」,聽完女兒心聲後大概是心疼女兒,馬上在最後一週放女兒一個禮拜假,讓我能好好見朋友及處理待辦事項。這時住娘家和婆家的差別就在:娘家媽媽按(女兒交代的)表操課,小孩都能七點半前入睡(甚至在「魔鬼阿嬤」訓練下六點半入睡),我即使深夜回家也不用擔心孩子或看長輩顧孩子一天的「臉色」。 這一個多月除了見家人、處理待辦事項外,最大的收穫就是見到許多老朋友,尤其和幾位閨蜜的深度對談,聊教養、心靈成長等等,覺得心靈充滿正能量;此外,更是有緣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輩,像是經歷一場婚姻諮商般給了我和先生許多寶貴建議,再加上歷經台灣「一打二」的日子,讓我發現原來平日口中的「豬隊友」在「比較級」後竟是如此的「神隊友」,突然對先生充滿感激與想念。回美國後更發現天主教的先生竟然聽從這位長輩的建議開始「禪修」,目前回美國已十多天,原本對孩子們極無耐心的爸爸竟然比我這媽媽還有耐心,這真是始料未及啊!(同時也讓媽媽我感到慚愧)。這趟台灣行帶給我們的不是美食之旅(正在「擇食」的我們很多東西早已不吃),也不是環島之旅(先生不在,我一個人還真無法帶兩個孩子搭車旅遊),而是「心靈成長」之旅,讓我們夫妻(目前)感情更融洽,我也更能對自己在美國一打二的生活「甘之如飴」。雖然我回台這個月無法體會大家所說的「女兒回娘家就像放假」,但我其實很替我的父母親開心,夫妻到了這個歲數還能有個共同忙碌的目標、有自己的生活圈、自己的朋友,能時常聚會到深夜滿足地回家,那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不論是對他們自己,或是對我們這些子女而言。對此,我也心存感恩。 這趟回台開心嗎?坦白說我是非常、非常感傷的,感傷的情緒多於開心,數度和好友聊到此話題都忍不住情緒潰堤。先前《一位人妻與母親的海外遊牧生活甘苦談》分享過在美國這段「異鄉人」的日子並不容易,先生一直覺得沒必要「專程」回台灣一趟,因為我們家人每年都來,別說帶孩子回去一趟的機票也得花上台幣十五萬,光是來回台灣就得耗上五十小時以上(底特律沒有直飛班機),大人和小孩都累;但我跟他說「台灣永遠是我的家,娘家也永遠是我的家」而堅持回去一趟。但這趟回台北,從沒想過我這曾在台北住了二十多年的都市人,會在「隱居」郊區數年後如此無法適應都市生活,竟開始想念那一般人覺得荒涼、無聊的密西根「鄉下」生活。而我以為「我永遠的家」的娘家也再也沒有屬於我的一間房、一個角落,我完全就像位「客人」,甚至帶孩子回去住還「干擾」了父母親的生活,搞得大家體力不勝負荷、情緒緊張,身心俱疲。還記得我離開台灣前的某天跟遠在美國的先生感傷地說:「我們在美國是外國人、異鄉人,好不容易能回台灣一趟,以為回「家」了,卻覺得自己在這也格格不入,無法適應這個城市;我爸媽也因為時間被綁住而有壓力。教養不同調,我在娘家顧孩子也顧得辛苦,迫不及待回(那曾讓我覺得日子過得辛苦的)美國。我(堅持回台一個月)錯了!現在深深覺得沒有哪個城市是家,只有我們一家四口在一起的地方才是家。」。 是的!儘管淚水止不住,我終於體會到,也必須承認−「只有我們一家四口在一起的地方,才是家。」 PS. 這趟回台灣我最感謝的就是我媽媽,她大概不知道她為了孩子(我)要求而改變她既往的「打罵教育」,認同(我)且(對孫子)改採「耐心溝通」的方式我有多感動與感謝。願意對孩子承認「錯誤(的教育方法)」進而改進的母親,她真的是好勇敢、好棒的一位母親,我好愛她。(雖然她偶爾還是為了打牌放我一個人在家顧小孩,哈!)。 PPS. 為了不讓三年一度的台灣行感覺充滿不愉快,還是得放上一些開心照片平衡一下。看著這些歡樂照片,只能說「不虛此行」啊~ - Irene Aug 22, 2018
No Comments